9 评论

⛳深度:英格兰尝试回击质疑 但陪他们演出的斯洛文尼亚演视而不见

来源:雷速体育 06/26 09:45

最后一轮,除了争夺小组名次,英格兰其实没有更多的比赛动力。

出线的结果已经确定,志在争冠的球队也没必要选半区,毕竟你总要面对强敌,更何况你今天选了,你知道明天的比赛结果吗?

所以在很大程度上,英格兰这场比赛是为球迷和名宿踢的。本场比赛之前,英格兰全队遭到了包括莱因克尔等名宿的批评,球员和教练都做出了自己的回应,但毫无疑问,最好的回应是在球场上做出来的。

然而,斯洛文尼亚怎么会陪你英格兰演这出戏呢?
本场比赛,索斯盖特沿用了此前两场比赛的基本思路,但在一个位置上做出了调整:他用加拉格尔替下了阿诺德。

索斯盖特不是一个喜欢在媒体前批评球员的教练,但在战平丹麦之后,他直接说出使用阿诺德是因为没有卡尔温-菲利普斯可用,这在他的执教历史上,已经算是对球员相当严厉的批评了。

所以,阿诺德被放在替补席不足为怪,但英格兰队更大的变化出现在左路。

前两场比赛,英格兰队最大的区域问题就是左路没有存在感,打在这里的福登是一个没有直接突破能力的顺足边前卫,而身后的特里皮尔是一个年迈的逆足边后卫。

所以这一区域如何参与到比赛里,一直是英格兰的老大难问题,但在这场比赛,索斯盖特想出了其他的办法:

他让贝林厄姆在有球时换到了这里。

贝林厄姆换到这来,福登就能换进中路,样子就会稍微好看一点:
但也好点有限。

一方面在于,贝林厄姆在左路也没有多少突破能力,他实际上也需要一个能经常走外线的边后卫来辅助,但特里皮尔做不到,另一方面则在于,福登在中路的进攻意识也没有提升起来。

就像第9分钟这次进攻,凯恩在左肋接球完成了转身,这是福登穿插防线,凯恩为其做球的绝好时机,但福登站在原地等待拿球,并没有进行跑位:
这就是国家队,球员都带着俱乐部里的思维定式,所以彼此之间难言默契,凯恩等待着福登像萨内那样穿插,福登还等着凯恩像哈兰德那样冲击呢。

进攻没有打成,英格兰就需要回来防守,而在无球的时候,福登还是会落在左边路:
安切洛蒂有胆量尝试贝林厄姆打左,但英式思维下,索斯盖特可解决不了贝林厄姆打边的防守问题,所以他和福登只是一个换位,没有更大的思路变化。

而这样的换位,是打不疼斯洛文尼亚。

作为时隔多年重回国际大赛的球队,斯洛文尼亚在这个小组连平丹麦和斯洛伐克,靠的当然不是他们其实相当有限的个人能力,而是依靠整体的组织性和球员的全面性。

这一点在比赛开始时便有所体现。

开场之后,两支球队第一次有组织的进攻便来自斯洛文尼亚,右后卫卡尔尼奇尼克带球向中路移动,串起了左路的进攻:
而这还不是唯一一次:
第16分钟,斯洛文尼亚在前场通过界外球发动进攻,虽然有点违例的嫌疑,但左后卫杨扎的传球功底可见一斑:
这两名边后卫的技术相当扎实,从而为斯洛文尼亚在有限的个人能力的基础上提供了向前的支援。

但他们最为令人称道的,还是无球层面的组织性,请仔细观察斯洛文尼亚这两次左路防守的运转情况:


对手在后卫线上横向转移时,442体系下,左前卫上前压迫,随后左后卫紧跟而上,限制对手边锋的接球可能,这个时候,左中场立刻落入后卫线,填补左中卫和左后卫之间的空当。

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没有出现丝毫的犹豫和迟钝,从而完成对进攻的破坏。

不到一分钟之后,右路也形成了这样的联动防守,右前卫压迫贝林厄姆,右后卫上前限制福登,右中场便落入后卫线,跟住插上的特里皮尔:
这样极富流动性的防守,让英格兰很难能从边路和肋部形成传切配合,从而完成局部的破局,而更让现在的年轻教练汗颜的无球防守体系,出现在第28分钟。

这次英格兰还是没能从左路向前,于是一步步向后传,一直传到门将,注意看,随着球权向后,斯洛文尼亚两名中场都在指挥后卫线一起上前,压缩三线之间的距离:
而且到了中线高度,双前锋形成斜前斜后站位,双中场形成斜前斜后的站位,这是在尝试着同时兼顾防守宽度和层次,避免站得过平或过直,从而暴露宽度或层次上的问题。

从另一个角度,也可以被视为尝试着在同时兼顾区域和盯人。

而随着英格兰慢慢向前,球员之间开始交接防守职责。

原本跟防贝林厄姆的右中场扔下人,转而向前压迫,这个时候,原本防范边路的右后卫内收进来,继续防守贝林厄姆,形成防中放边的效果:
原本防守凯恩的右中卫,随着凯恩的回撤而前顶,看到凯恩落入本方中场群内,自己便重新退回去,避免身后空间被对手利用:
接下来英格兰将球倒到边路,凯恩又来到左中卫防区,当球传过来的时候,左中卫也能前顶,一个身体对抗给上去,凯恩的脚下便出现了失误,球权夺回:
这只是斯洛文尼亚一次很普通的防守,但却让英格兰从左肋、中路到右肋,三次向前的尝试全部失败。

这就是防守的系统性、整体性和组织性,而这样的防守遍布斯洛文尼亚的三场小组赛的过程中,否则你以为他们靠什么能保持不败?

所以,想要通过球员的传切配合、边中结合等方式打破斯洛文尼亚局部的防守结构,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。

然而,斯洛文尼亚不是没有弱点,他们终归是一支没什么球星的球队,尤其是在中后场,所以想要打出进攻,你需要在单点拼下一个人,接下来才能给斯洛文尼亚的防守体系带来补防等麻烦,从而制造出自己的机会。

就像第30分钟这次,赖斯的跑动让他进入了两线之间,这打破了斯洛文尼亚的防守结构,但他接下来只是传给了还没有摆脱对手凯恩,后者就只能把球打在对手的身上了:
而在1分钟后,赖斯在禁区角拼掉一个人,凯恩就有了对手封堵前打出射门的机会:
包括第34分钟这次左路传中,也是源自于赖斯一个人吸引两人防守,福登才有从左肋传中的空间:
上半场最好的机会则出现在第40分钟,拉到左路的贝林厄姆在两人防守中把球分出来,特里皮尔刚好可以用右脚传出威胁球了:
但英格兰能打出机会,斯洛文尼亚也不会抱头挨揍,他们可以捕捉英格兰球员的失误:
也可以来到前场之后,展现自己在技术上的全面性:


所以,斯洛文尼亚很难战胜他们眼前的对手,但他们也不会轻易地输给自己的对手,更何况,在大家都只需要一场平局就可以晋级的情况下,也不必那么玩命。

下半场回来,梅努替换加拉格尔。相较于加拉格尔,梅努有着更好的技术,而相较于阿诺德,梅努又有着更强的接应意识,他不会站在原地等着队友把球传给他,而是会始终保持移动,从而给持球球员提供出球的角度。

这才是一个中场球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,而不是什么所谓的长传精准blablablabla:
有了梅努,英格兰的后场运转就有了很大的提升,所以在下半场比赛,英格兰基本控制住了比赛的局面,但在凯恩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,其他的英格兰球员很难组织出像样的进攻,禁区内没有第二个点位,其他的球员打也不知道往哪里打。

这就是贝林厄姆的问题,在俱乐部他可以多摸球,从任意方向往前带,毕竟俱乐部也有更好的人在兜底,但在粗糙的国家队战术体系下,他需要展现他最赤裸的优势:

凯恩之后,他就是最像前锋的英格兰球员,而你见过几个前锋会回撤到后腰线上拿球,然后再自己带到前场的?

到了75分钟,比分始终没有变化,另一场的丹麦也是一样,于是大家心照不宣,索斯盖特也在这个时候换上了球迷和媒体在呼唤的替补球员们。

几个替补打出了一次好球,但结果一样:
最终,比分以0-0收场,英格兰、丹麦和斯洛文尼亚都拿到了大家想要的东西,皆大欢喜。

虽然打到最后,变成了一场没什么意思的比赛,但在比赛当中,斯洛文尼亚还是展现了自己在防守和进攻中的独特地方,没有这样的防守能力,斯洛文尼亚也不可能靠今天的平局晋级淘汰赛。

至于英格兰,他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。
本场比赛,虽然索斯盖特用了很多替补,包括加拉格尔、梅努、帕尔默和戈登都获得了上场机会,按以他的性格,淘汰赛期间他还是会用自己更熟悉的球员。

而且,索斯盖特也有可能会从淘汰赛开始后,重新回到三后卫体系里,因为过去两届大赛,他也干过小组赛用四后卫打得稀烂,淘汰赛改三后卫提升战斗力的事情,所以名宿们不必骂得那么狠,淘汰赛可以再看看。

但是即便如此,英格兰的前景也不令人看好,就算改三后卫,中前场削掉谁的位置呢?阿诺德?福登?还是萨卡?

所以可以等待英格兰的淘汰赛,但这并不会影响大家对他们的看低就是了。